近日,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,來自古都洛陽的兩大文化瑰寶——洛陽宮燈與河洛大鼓驚艷亮相,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。其中,被譽為“中華燈彩之魂”的洛陽宮燈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藝和獨特的藝術價值,成為展會中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。
洛陽宮燈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燈籠藝術,起源于東漢時期,至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。其制作工藝繁復精細,從選材、扎架、糊紙到繪畫、裝飾,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匠人的智慧與心血。此次展出的宮燈造型多樣,既有傳統的六角宮燈、八角宮燈,也有創新設計的牡丹主題宮燈,燈面繪制著精美的花鳥、山水圖案,在燈光映照下流光溢彩,盡顯東方美學神韻。
與宮燈同臺展示的河洛大鼓,是流傳于河洛地區的傳統說唱藝術。表演者手持簡板,邊敲邊唱,韻律悠揚,故事生動,將中原大地的風土人情娓娓道來。展演現場,老藝人們用質樸渾厚的唱腔,演繹著《岳飛傳》《包公案》等經典曲目,令觀眾仿佛穿越時空,感受到千年文化的脈動。
此次非遺博覽會上,洛陽宮燈與河洛大鼓的聯袂展出,不僅展現了洛陽深厚的文化底蘊,更體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代的活力與創新。通過這樣的平臺,傳統技藝得以傳承與發展,也讓更多人了解并愛上這些珍貴的文化瑰寶。未來,期待這些非遺項目能在保護中創新,在傳承中發展,繼續照亮中華文明的前行之路。